一秒记住【宝书网】 lzbao.net,更新快,无弹窗!
长安,白国公府,这座占地极大,装潢素雅的国公府是自周隋以来,长安少数没有改换主人的府邸。
自从白槐继任白氏家主以后,碍于李渊的再三挽留,他不得不在孝期结束后,将主房从晋阳搬到长安,并定居于此。
从而形成了白氏行政中枢主房在长安,执行部门五老房在晋阳的特殊局面。
天下白氏事务先汇聚于晋阳白氏庄园的五房,经由五房长老组成的五老议事会初步商议处理,有解决不了的再派专员送往长安主房。
经由家主身侧的记室诸书记归纳整理,统一汇报给家主批复、盖印。
为了让家主更准确了解五房的事务,并能够随时接受家主询问,五房还特地从每房选出深谙本房事务的专人于家主身侧,称之为行房,以供家主咨询五房之事。
依靠记室与行房,使得白氏家主得以完全掌控千里之外的晋阳五房,不用担心被架空。
中庭,自从辞去朝廷官职,挂了一个司徒的虚职以后,今年五十六岁的白槐每日就在此享受自己难得的退休生涯。
一棵槐树,一个摇椅,一壶清茶,一卷经书,如此就是一下午。
“噔噔噔。”中庭门洞快步走来了一位中年人,三四十左右,戴黑色幞头、身着圆领紫袍,束金玉带,上有十三銙,腰悬符印,脚踏兽皮长靴。
显然是接到消息匆匆从宫内六部公房赶回来的。
自武德七年,李渊根据白槐、裴寂二人主持修订的《新唐律》,以及著名的“武德令”颁布以来,朝廷法度得以疏通,品级之间的上下尊卑也得以确立。
其中承续夏周隋的冠服制度也得以确立下来。
亲王、三品以上袍大紫,金玉带,十三銙(腰带上用于装饰的蹀躞带);四品袍深绯,金带十一銙;
五品袍浅绯,金带十銙;六品袍深绿,银带九銙;七品袍浅绿,银带九銙;
八品袍深青,九品袍浅青,皆瑜石带八銙。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,铜铁带七銙。
而此人正是白槐的长子,凭借家族荫庇,招降南宁之功以及自己的能力,年纪轻轻就进部的白氏少主、正三品尚书省民部尚书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宁远伯白宸。
白宸从初踏入官场,就因为家族品级,考试优异,能力出众被朝廷授予正八品协律郎,不久调入尚书省任都水丞治理河道。
凭借跟随父亲白槐修通济渠的功劳,得以升任从七品荥阳郡丞。
跟随郡守抵抗杨玄感有功,调任正七品鸿胪寺丞,兼任东宫太子通事舍人,不过一年,太子病故,白宸被冷落,放入代王府任主簿,调任秘书郎。
但每过两年隋帝南巡,命代王监国,白宸水涨船高,进入中枢,升任正六品内史舍人。
一年后李渊攻占长安,立代王为帝,不过一年,唐代隋立,不过由于白槐深受李渊信任,白宸并没有如同他的同僚一样,被外放,反而升任从五品的大理寺司直。
之后两年因为审理多起大案要案,深得李渊赏识,加上前朝旧吏多被清算,几乎一年一个台阶,他得以补缺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。
才任少卿不久,李渊为了招抚南宁,急需一个白氏子出面,白宸自告奋勇,为了彰显唐朝诚意,被转为鸿胪寺少卿,加南宁招慰大使。
成功招降南宁后,因功外放为从三品郑州刺史。
之后几年又转任汴州、潞州刺史,本来应当继续在地方磨砺。
但白槐害怕卷入两府夺嫡之争,便与裴寂一同辞去了一切官职,归老还乡。
李渊深念少年情谊,加之白槐这些年奉献良多,便破格提拔他为正三品民部尚书,是自北夏设立省部制度以来,最年轻的尚书。
十几年的时间得以进部,这其中时局的风口,家族影响力的加成,他自己本身的能力,缺一不可。
看着躺在摇椅上,闭目养神的白槐,白宸轻轻呼唤:“父亲,孩儿回来了。”
白槐缓缓睁开眼睛,随手将捏在手中的密信笺递给他,示意让他看看。
接过信笺,上面字数并不多,白宸只是看了一眼便感觉到了恐怖,从心底不由而发,这是当年就算面临唐军围城,深陷蜀地蛮人包围也不曾有的。
“太子与齐王等心腹密议东宫,意欲诛杀秦王。”
“这这这,最终还是走到这一步了吗?”白宸瘫坐在白槐一旁的石凳上,脱力似的。
白槐却老神自在,除了刚接到这封信的那一刻脸色大变,心中有了定计他不再纠结了。
“难怪,这些日子太子一脉不断劝说陛下,致使陛下放弃让秦王留居洛阳的原计划,这是想要将秦王留在长安。”
“难道这大唐又要重新走上隋的路吗?”
瞟了眼白宸的失落与呐呐自语,白槐不急不忙道:“那你认为太子与秦王何人可为君。”
“据孩儿与太子接触,孩儿认为太子宅心仁厚,处理政事井井有条,对一些军事的发表也很有见解,不是杨勇似的人物,若太子为君,国家并没有坏处。”
“秦王呢?”
“秦王,世人皆知这大唐有一大半都是秦王打下来的,是武帝一样的人物,但恕孩儿直言,今之天下,需要的是治国理政的文帝,而不是武定乾坤的武帝。”
“所以说,你是支持太子的了?”
白宸放眼看了看白槐的表情,依旧闭着眼睛,看不出一点信息,随即低眉犹豫片刻,还是说道:
“不管是从国家正统,还是国家未来的角度考虑,太子的确比秦王更适合继承大统。”
不怪白宸如此说,如今虽然李世民在军界威望很高,许多朝臣也与他藕断丝连,但李建成身为李渊长子,在立国过程中也是出力颇多。
甚至可以说一句李世民主外,李建成主内。
而白宸作为常年待在中枢的职事官,自然与协助李渊处理政事的李建成接触最多,而李世民常年挂帅出征,接触不多,所以偏向李建成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