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科幻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第683章 双城制五省六部,送别亭褒贬时

第683章 双城制五省六部,送别亭褒贬时

作者:君子以懿文德字数:2685更新:2024-10-20 05:24

一秒记住【宝书网】 lzbao.net,更新快,无弹窗!

开皇二十年,长安

因为大兴城的商业发展高于长安,所以渐渐地,长安只是单纯的作为政治中心,往来车马多是官员所坐。

人口数量也远逊于大兴,自然也不如大兴繁盛,相反呈现一片肃穆。

城外,送别亭,一辆马车停靠此处,数位官员围坐在亭内,饮酒相互送别。

从他们佩戴的符印以及官服颜色可以看出,都是没有低于六品的官员。

自天下一统后,由于南朝从来都是九品中正制,北朝却实行九命六官制,导致南北官事上产生混乱。

南边的官员不熟悉北边的官制,这导致南官在朝廷中的供职十分困难,常常因为不懂官名职责,产生不必要的问题。

鉴于这种情况,杨坚考虑到北朝实行九命六官也不过四十年,甚至就连原北齐境内的官员都不甚熟悉。

为了使政令通达,官员方便,杨坚宣布废除九命六官制,恢复北魏时期的九品制度。

但也并没有实行南朝的九品中正,而是在郑译、刘昉、高颎、白柳等大臣的筹备下,通过了五省六曹制。

【五省】为内史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、秘书省、内侍省。

秘书省掌书籍历法;内侍省为宫廷宦官之府衙;两省较少涉及国家政务,实际的中枢机关为内史、门下、尚书三省。

【六曹】则是尚书省下的吏、度支、礼、兵、都官、工六曹。

不久之后,杨坚又改六曹为六部,将度支曹改称户部;都官曹改称刑部。

形成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六部,合称为五省六部。

“最近陛下形势愈发无度,如天之气候,阴晴不定,我观有废太子之意。弟此外赴任,虽看似贬放,实则脱离苦海,兄等常年待在京师,凡事还需谨慎的好。”

说话的正是白槐,自从岭南建功以后,白槐便被任命为从五品通直散骑侍郎,兼领绥建郡太守(遥领),加朝请大夫(散官),获封绥南侯(爵位)。

不久又升任正五品散骑侍郎,加朝议大夫,兼任仪同将军(军职),绥南侯依旧。

如今白槐被外放为正五品江州长史,虽然是上州长史,但从中央领兵将领,随侍中枢的京官,到地方长史,真真切切的贬职。

“谁说不是呢?当初陛下命于岐州之北杨素监造仁寿宫,平山填谷,规模很大,因督役严急,丁夫死者以万数。”

“我原以为陛下会大怒,甚至要将杨素贬职。”

“谁知只是因为皇后喜爱,就大加赞赏杨素,还和赏赐颇丰,那死去的万余百姓,就这样无声的放下了。”

说这话的是白槐的堂弟,二叔白祁之子白奈,现任正六品内史舍人。

二叔白祁则在蜀地担任从三品奉州刺史,常年不在家,故而白奈与其母一直住在长安白府,并没有住在小宅。

听完白槐、白奈兄弟二人的话,一旁从岐州刺史任上返京述职的李渊心想:

“如此看来,现在的朝政也不是那样明了,不能在京师久留。”

这样想着,便决定找关系再次外放。

加上这次的岐州刺史,上次的谯州刺史,若再来一次,李渊就要连续当三任刺史了。

“三郎不能这样说,晋王殿下文武双全,天下多赖其功,才得以平定,反观太子,不仅没有丝毫建树,还整日迷恋于文会床榻之中,岂是明君之典范?”

说话之人是晋王府主簿,名为王宗道,乃扬州人士,是晋王从建康招揽的贤才,因为与白槐是琴友,故来送别。

“胡说,太子殿下虽没有建功,但也没有犯下大错,无故就要废太子而立晋王,自古太子无错,就废太子而立贤王,岂有好下场的?”

“再说了,白兄正是因为谏言陛下不要废太子才被贬的,说明太子乃众望所归,岂可轻废。”

这次说话的是白槐与李渊的旧友,裴寂,如今为太子府的左亲卫。

虽然裴寂也认为太子杨勇太过于任性,丝毫不顾及自己太子的身份,以至于被杨坚厌恶。

但他与白氏的意见一样,即使杨勇有一些小德有亏,但大是大非上并没有做错过的。

如此轻言废黜太子,将对隋朝的根基不利。

而白槐也正是因为秉公直言,让杨坚知道这是白氏的态度,所以虽然十分喜爱白槐的才能,但只能将其贬放,以彰显自己的态度。

“唉,两位都是我的好友,如今在下已经将该说的,都告诉了陛下,人事已尽,就听天命吧。”

“今日是我的离开长安的日子,不知道又要何时才能够再见到诸位了,望诸位安好。”

说完,转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渊道:

“兄长才从岐州任上回来,我们还没有机会把酒言欢,等到下次见面,弟一定要好好与你喝一次。”

这几年的时间,已经让李渊十分沉稳,再也不复以往的行事无度,潇洒如风,微笑道:

“那可一定要说好了啊。”

最后看向白奈,嘱托道:“自从祖父病逝,家父告老,我就挑起了长安的责任。”

“今日我即将远去,家族在长安做决定的就是你了,其余的族人职位太低,我倒是不担心,但你身处中枢,万事一定小心。”

白奈躬身道:“二哥放心,长安一切有我,我自会小心行事。”

交代完诸事,白槐启程前往江州任职。

开皇十六年,白贺在晋阳白氏别院去世,享年七十三岁,白聚承袭白国公之爵,故而免去阳国公的爵位。

同年,白聚以返乡守孝,已经年老无法任事为名,乞骸骨。

但白聚之所以这个时候乞骸骨,是因为之前仁寿宫一事,他看到了杨坚多变的态度,此为思危。

更有几个开国功臣虞庆则、史万岁接连被杀,虽然白聚行事一向低调,但还是心有所忌,故而想要趁机返乡,见小白氏在杨坚眼中的威胁,此为思退。

等到举事明朗,白氏再出山也不迟,此为思变。

白聚虽然是开国功臣,又手握重兵,但素来不与朝廷群臣接触,洁身自好,是开国元勋中少有的省事之人。

不像杨素、史万岁等人,凭借功劳肆意妄为,惹得杨坚不喜,所以对于白聚的退隐,他十分不舍。

便向他说道:“不如暂时保留你的官职,等到白国公的孝期结束,你再返还朝廷如何?”

只听到白聚说:

“白氏之所以能够传承这么久,就是因为每代家主都能够安于现状,不慕名利,持守己家。”

“按照惯例,家父已逝,臣需要常年待在家中,一则修书修史,二则处理家务,三则教育子弟,四则修身养性,此乃家主长盛不衰之秘诀。”

杨坚听后十分认同,赞叹道:“白氏果为千年世家,若天下世家豪族都若白氏,岂会有那么多乱臣贼子,天下早就大定矣。”

于是便同意了白聚的乞骸骨,并下令剥夺去白聚的阳国公爵位,使其袭爵白国公,阳国公爵位由白贺二子奉州刺史白祁袭爵,以褒白氏之功。

如此,白氏一门双国公,因为袭爵淇国公的白丰得罪前朝宇文赟,被免去一切官爵,贬为庶人,淇国公的爵位自然也被朝廷收回。

杨坚代周后,自然也没有特意提过恢复白丰爵位的事情,所以淇国公的爵位自此消失。

而如今白国公白聚很明显的就要退隐,所以影响力最高的,竟然是一直远在蜀地的白祁。

也正是因为如此,虽然白氏一门双国公,极具殊荣,但杨坚丝毫不担心功高盖主,其他人也没有对此感到不满。

于是白聚带着妻子宇文氏,以及才六岁正好要入族学的幼女白曼,返回了晋阳。

只留下白槐,作为家族在长安的决裁人。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