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宝书网】 lzbao.net,更新快,无弹窗!
七月十日
秃发树机能等人趁着司马炎醉心于灭吴之战,无暇西顾,意图劫夺汝阴王麾下的佃兵。
平虏护军文鸯受司马骏之命,督凉、秦、雍诸军各进要地,威逼诸胡部落。
秃发树机能见晋人还有如此兵力,心生畏惧,竟然遣所领二十部首领,代表他们所部共计二十万人,面缚于晋军的军门前请降,又指使他们各自派自己的儿子入朝为质。
这才打消了司马骏的疑心,没有发大兵进攻。
太康元年
河东、高平、三河、白郡、弘农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,农稼歉收,司马炎以此为契机,正式下令颁布户调式和九品官制。
目的是为了抑制愈加疯狂的土地兼并。
因为司马氏夺取政权,依靠的就是世家的支持,所以立鼎以来,朝廷对于兼并行为一直是听之任之。
致使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,佃农的人数,直线上升,几近占据天下的一半人口。
农人没有土地,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他们。
如朝廷税制是十税三,留下的粮食足够普通百姓的一年用度,紧一紧还可有所余留,可租赁豪强土地以后,需要缴纳六成甚至七成粮食。
一年中不仅没有丝毫剩余,反而有三四个月,没有粮食吃,只得另寻出路,或做工,或捡拾野菜等等。
司马炎身为开国之君,自然不是昏聩之人,十分清楚世家们此举是在掘司马氏的根基。
但是自己没有丝毫办法,因为这些世家说到底,与司马氏是同盟关系,而不是如同大汉时期的臣属关系。
也正是如此,司马氏才能容许白氏存在,本质上,白氏与其他世家大族没什么区别,只是实力更大一些。
但是至少司马氏不必担心白氏如同其他世家一样,篡夺他司马氏的皇位。
所以司马炎决定交好白氏。
二月
司马炎撤去了包围白府的重兵,恢复白府周围的街市。
这代表着白氏所面临的危机,已经初步解决。
下令拜在京的白王白标为太宰,为八公之首,更是多次召其进宫,询问治国良策。
而户调式就是白标为其提供的一些建议,加上司马炎自己理解的总和。
果然,论如何对付世家,白氏才是祖宗。
二月十五日
司马炎任命前朝白典后人,雒阳白氏的白辅为侍中、尚书仆射。
下诏述前朝白典之功:
“前朝文安公白典,虽是前朝名臣,但其功昭昭,惠及后世。
有汉昭烈帝刘备所著《忠义表》,是为“文”之首,朕念及功德,特追授其为文安公,荣封其四世孙白辅为文安亭侯。”
在太宰白标、中书监荀勖、尚书仆射白辅等人的不断讨论下,户调式的内容最终交由司马炎确定。
户调式并不是晋朝初创,最早始创于白国,当时称之为户赋。
是汉白国第八代白王,白氏第四十六世孙白珂在世时,为了方便收取赋税,所创造。
从白罴立氏,其子白武开始算,传至白标,至今已历五十世。
整个白氏历经五个阶段:
第一阶段,白罴入卫国,成为卫国公卿开始,到白氏第八世孙白青,接受周平王的赏赐,封邦建国,立白子国,称之为白氏,共历九代家主。
第二阶段,从白子国立,到白氏第二十五世孙白平,自立白王,称之为白子国,共历十八代白子。
第三阶段,从白平称王,到白氏第二十九世孙白卿,接受刘邦诏安,重立白国,称之为古白国,共历五代白王。
第四阶段,从白卿复国,到白氏第三十九世孙白贯,助力光武中兴,抚镇一方,称之为汉白公国,历十代白公。
第五阶段,从光武晋封白氏为王,到如今,白氏第五十世孙白标,白国历经两朝兴亡,两姓更替,三百年变幻,称之为汉白王国,历十二代白王。
白国为了减少征收粮食在路上的损耗,宣布以布帛和铜钱,等价代替粮食,向官府缴纳赋税。
此举极大的减少了官吏在中间环节的贪腐,使得当年白国的收入提升了百分之十。
同时不再以人口来计算赋税,而是以一户为单位计算,规定每户征收绢两匹、绵两斤。
也可以让当时积累在朝歌的布帛得到了极大地消耗。
此后,白典仿照白国的户赋,改为户调令,基本上照颁了户赋的政策,只是根据当时的市价,合理的调整了收取的绢绵。
而且只算户数,而不是人数,极大地减少了官府的计算难度,降低了行政成本。
如今司马炎颁布的户调式并不是单纯的户调令,而是包含了占田制、户调制、品官占田荫客制。
占田制,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。
朝廷对天下所有的年龄进行了分组:
男女十六岁-六十岁为正丁;
十三岁-十五岁、六十一岁—六十五岁为次丁;
十二岁以下为幼,六十六岁以上为老,不需要缴纳丁赋。
法令规定:丁男一人可以合法占田七十亩,丁女占田三十亩。
且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五十亩税,计四斛;丁女缴二十亩税;次丁男缴二十五亩税,次丁女免税。
这一规定,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。
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,也都纷纷脱离主人,去朝廷那里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。
而且此举也能极大地激励农民开垦荒地,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耕地面积。
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。
户调不分贫富,只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。
丁男之户,岁输绢三匹,绵三斤;以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的只需要岁输一半。
又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:
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,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,远的纳三分之一。
少数民族,近的纳布一匹,远的纳布一丈。
品官占田荫客制,则是司马炎为了保障世家大族和朝臣们的经济特权的制度,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不要阻止自己实行户调式,也是拉拢他们,毕竟晋不与汉同。
但深层次中,的也有为世家大族以及贵族,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“限制”的用意,以制止他们无限制地兼并土地和隐瞒户口。
法令规定:其官品第一至第九,各以贵贱占田。
第一品占五十顷,第二品四十五顷,第三品四十顷……每低一品,少五顷。
对于庇荫户(不需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佃客),品第六以上者,得衣食客三人,第七第八品二人,第九品一人。
对于手下的佃客(需要缴纳赋税,服徭役),官品一、二者,佃客无过十五户,三品十户,四品七户,五品五户,六品三户,七品二户,八品、九品一户。
虽然有着品官占田荫客制,但是司马炎此举依旧遭到了豪门世族的抵制,因为司马炎的规定与他们如今所占有的太远了。
如朝廷规定一品官,只能占地五十顷,庇荫户三人,佃客十五户,但实际上可能占地超过了十亩,手下的佃客数百人。
因此他们或是隐田不报,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,极大地阻碍了户调式的实行,能够落实到实处的,只有一两成不到。
但是司马炎此举还是大有益处,至少将大量的流民、闲户安置到土地上从事生产,极大的稳定了天下的秩序,促进了国家的发展。
而九品官制,就是从中正制所衍生而来。
司马炎将朝廷所有官职大致分为九品,俸禄也分为九个等级,不再以汉时的万石、千石作为官阶。
最高为一品官,有太宰、太傅、太保等八公,诸位从公,开国郡公,县公等,多是虚荣。
其次为二品官,有特进、骠骑、车骑、卫将军,诸大将军。诸持节都督,开国县侯伯子男爵等,也是虚荣居多。
再次是三品官,有侍中、散骑常侍、中常侍,尚书令、仆射尚书、中书监、令秘书监,诸征、镇、安、平、中军、镇军、抚军、前后左右、征虏、辅国、龙骧等将军
这个层次,多是实权官员,掌握着国家真正的命脉。
然后是四品官,州刺史、御史中丞、都水使者、虎贲中郎将、五官中郎将等。
五品官,郡太守、郡国相、内史、都尉、中书侍郎、偈者仆射、太子中庶子等。
六品官,尚书丞郎、侍御史、长史、司马等。
七品官,殿中监、戎蛮府长史、戎蛮府司马、太子洗马、县令等。
八品官,内台正史令、内台书令史、外台正令史、郡丞等。
九品官,兰台谒者、都水黄沙令史等有官身的令史、谒者、署丞等等。
通过推行户调式和九品官制,司马炎得以借口调查天下户数,即使有世家大族极力遮掩,隐匿,但是司马炎还是得到了天下最新的人口户数。
这是继诸葛亮在宣武年清查人口以来,又一次面对天下的普查。
最后司马炎得到了准确的数字,全国共有人口两千多万,户数三百余万,与诸葛亮当时估计的天下人口没什么区别。
当时由于东吴未定,诸葛亮只能凭借大汉占据的数据,估算加上东吴后的天下人口,事实证明,他并没有算错。
这是因为这些年来,战争不断,虽然没有军阀乱世那样的兵灾,但是也足够让天下陷入停滞。
另一个原因,则是世家大族的藏匿,以及司马炎的放容。
司马炎统计人口的手段比较温良,不如诸葛亮的严厉。所以加上藏匿人口,天下应该有二千三百万,户数则有三百五十万。